吴大娘有被吓到:“这么严重?”
江离严肃的点了点头。
“那,那我还如何做?”吴大娘有些慌张的道。
她就因为没有儿子而经常受人嘲笑,若再成了个寡
妇,那岂不更是会被欺负?
江离把手中的药递给吴大娘:“这是降压药,每日晨起时给大伯服用,一次一粒,每日一次,切记,天天都得吃。”
“这药也只是能稳住他的血压不再升高,让其症状减轻,但想要长久,光吃药还不行。”
“这光吃药还不行?那还要怎样才行。”吴大娘有些焦急的道。
“我看大伯并不相信我,你切莫与他说是我的主意,不然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,但吴大娘,你一定要保证能照我说的做。”江离道。
吴大娘想了一会儿后,点了点头。
江离凑到她耳边,轻声交代了一大串,吴大娘也一一记在心里。
江离交代完后,吴大娘道:“谢谢你了江娘子,不知该付你多少诊金?”
“大娘不必客气,都是一家人,说什么诊金不诊金的,若这法子对大伯的病症有好处,也不枉我一番心意。,”江离拒绝道。
吴大娘听江离说不要钱,更加觉得她说的话可信。
连钱财都不图,也没必要骗自己,再说,经过这几次的相处,她也认为江离是个信得过的人。
一切都交代完毕,江离也准备走了,多留无意,这会回去,还能上山捡个柴呢。
“大娘,那我先回去了,若大伯还出现什么不舒服,便再来找我。”江离告辞道。
吴大娘赶紧说:“那我送送你?”
“不必,你赶紧回去照顾大伯。”江离拒绝道。
说完便转身走了。
这村子就这么大,送来送去的多麻烦。
江离一路往回走,在路上便看到一个小男孩背着一大背柴火在路上。
这小孩她并不陌生,她每天上山或下山基本都能遇得到。
要么就是如此这般背着柴,要么就是正在去的路上。
看样子像是天天都这样。
江离忍不住问道:“小朋友,你天天去山上背这么多柴,你家用得完吗?”
那小孩艰难的抬了抬头,看到是江离后,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。
这才道:“我每天都背去镇上卖钱。”
“每天都去?那我之前坐牛车时怎么没见过你?”江离问道。
小男孩摇了摇头道:“我不坐车,我都是走小路去。”
江离心下一惊,那么远的路不坐车,背着这么多东西,光是一个来回怕就要一个白天。
“你一个人去,家中大人也放心?”江离问道。
小男孩继续道:“家中只有一个年老的爷爷,我们靠卖柴为生。”
原来如此,想来也是为生活所迫。
“那你这一背柴能卖多少钱?”江离继续问道。
“今日这个散柴居多,只能卖八文。”小男孩道。
八文,江离微微有些惊讶,就为了八文钱要走如此远的路。
看着这个孩子也就十来岁的样子。
江离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几岁了。”
男孩嘿嘿的笑了笑:“我叫狗蛋,今年十二岁了。”
原来已经十二了,怕是因为营养不良,看起来偏小一些。
“你别去镇上了。”江离道。
狗蛋有些疑惑,江离又道:“你这柴卖给我,正好我需要。”
如此一来更好,狗蛋连忙点了点头。
“你随我来。”江离道。
狗蛋便听话的跟在江离身后。
到了家,江离指了指放柴的位置道:“放去那里,摆整齐,我去给你拿钱。”
狗蛋应下后,江离赶紧进屋,她有些担心李治。
在看到屋里的李治正在推着轮椅来回走路时,便放心了许多。
“如何了?”她开口问道。
李治摇了摇头道:“还是一样,若是借力便可行走,若是独自行走,双腿便刺痛难忍。”
江离点头安慰道:“慢慢来。多加锻炼,总会好的。”
心里却在盘算着,哪日要带他去镇上给宋大夫看看,这筋脉的问题,银针也许会有效果。
但自己却不会。
江离去柜子里拿钱,边走边道:“我买了些柴火,那孩子才十二岁,能干的很。”
“奥,是哪家的娃娃。”李治问道。
江离满了摇头道:“我也不知,只听说家中只有一个爷爷,怕是干不动活儿了,才让孩子出来找柴卖。”
说着,江离便已经打开了箱子,看着里面的那几个大银锭子,还有一些碎银,和散在的铜钱,江离觉得自己真是太有钱了。
那一大背篓柴才需要十文左右,那以后自己费那个劲儿干嘛。
直接让狗蛋背来卖给自己就好了,还能省出自己的劳动力进山找其它东西。
她给狗蛋拿了十五文钱:“这多给的就当是你给我摆放好的工钱,你也看到了,我这柴火不多,以后可每天都背来卖给我,无论整碎,我照常给你十五文。”
狗蛋开心的接过,问道:“不知娘子需要多少?今日还早,我可再上山一趟。”
江离看了看那简易的柴房,道:“我需要把这里堆满。”
狗蛋眼神一亮,这么多,那他加把劲,等这里堆满了,自己怕也能赚到几百文钱了。
江离把他的欣喜看在眼里,又继续道:“见过蘑菇吗?这个季节山上最多,若你能有空给我采篮子蘑菇带回来,我多给你十文。”
“蘑菇?那东西有毒,你要来做何用?”狗蛋不解的问道。
江离道:“你只管给我采来便是,到时候我会告诉你。”
狗蛋点点头:“那我这就上山。”
然后看见江离摆在院里的提篮问道:“今日我没带篮子,娘子这篮子能否借我一用?”
江离点点头:“当然。”
狗蛋收好铜板,还不忘宝贝似的拍了拍。
然后提起那个篮子,开心的走了。
江离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,能帮到这个孩子,她也很开心。
看了看天色,这刚过午时,若是赶着点,还能再上山一趟。
江离喝了点水,休息片刻后,与李治打了声招呼,便背上背篓出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