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早读时,詹老师进来了。大家在詹老师的双手向下压的动作中都噤声了。
“你们那几个上次确定不参加教学观摩的,现在就可以自行离去了。”詹老师道。
詹老师面色僵硬枯槁地目送卓健、地菜、11等人从后门出去,又按照既定方案调整了桌位。
“路扉,你的习作我改了下,按照我改过的,以及提出的要求,重新誊写一遍。”
随即从讲义夹里,拿出一个作文本,扔在路扉面前的桌面上。
“裘玉蓉,你的朗读,再最后熟悉一遍,”詹老师道,“我计时,我喊开始,你就开始读……”
几分钟后,裘玉蓉朗读完了,詹老师抿着嘴半天没有吭声,片刻,他习惯性地用小拇指挠了挠后脑勺,“发音都挺标准的,感情可以再饱
满一些……”
“肖云蔷,你来把宋代陆游的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以及其他的和读书相关的诗句在黑板上,默写一下:
“肖大侠”工工整整地用楷书在黑板上写道:
“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苏轼
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
杜甫
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陶渊明
“历览千载书,时时见遗烈。”
朱熹
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
李清照
“枕上诗书闲处好,门前风景雨来佳。”
“写的不错,”詹老师但微颔之,“如果到时专家就有关诗句进行提问,大家要踊跃发言,当然肖云蔷,你要做重点准备。”
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,难怪詹老师会如此急切。预备铃响后曹校长陪同着三个人进来,这三个人都是白色的短袖,黑裤子,黑皮鞋,拎着一个公文包。
曹校长也不作介绍,他们在后面的座位落座。
詹老师进来了,感觉有一丝不易觉察的紧张。
听课的内容是上学期的一篇短文,培根的《谈读书》,这是一篇翻译来的作品,读来倒也朗朗上口,具备了“信、雅、达”的韵致。
“题目好像很奇怪,只要认识三五千汉字,便可读所有用汉字印刷的书了。书人人会读,何必谈?”这是詹老师的开场白。
詹老师顿了顿,继续道,“然而问题并不如此简单,能读书是一回事,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,并不是所有认得若干汉字的人都善于读书,“能”与“善”,相差只是一个字,实际距离却不可以道里计,问题就在这里。”
“经常有同学他们提出问题,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?’,‘怎样做好语文科的学习?’,特别是当前初中各级学生都在奋发读书的气氛中,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很突出了。”詹老师慢慢进入了状态。
“要具体地谈各个阶段、各个年级的学生该读什么书,或者研究什么题目该读什么书,这是各个教研组和语文任课老师所应该答复的。”
詹老师揉入了吴晗《三家村札记》里收录的那篇《谈读书》作为引子,来引出培根的文章。
“那咱们现在来听一听,关于读书,培根又是怎么讲的?”詹老师面向大家,“谁能来给我们朗读一下培根的作品呢?”
大家齐刷刷地举手,詹老师顺手一点,“这位女同学……”
裘玉蓉字正腔圆地开始朗读,路扉感觉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。
“读书足以怡情,足以博彩,足以长才。其怡情也,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;其博彩也,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;其长才也,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。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,然纵观统筹、全局策划,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。
读书费时过多易惰,文采藻饰太盛则矫,……,则又大而无当。有一技之长鄙读书,无知者慕读书,唯明智之士用读书,……,而应推敲细思。
书有可浅尝者,……,淡而五味矣。读书使人充实,……,始能无知而显有知。
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论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,……,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,皆有特药可医。”
“朗读的很好,声情并茂。”詹老师嘉许道,“中国历代多有关于读书的诗句传世,有没有人可以上黑板来默写上几句?”
大家又是齐刷刷地举手。
詹老师的目光越过了前面和中间同学,“刚才我们叫了一位前面的女同学,现在我们抽点一位坐在后面的女同学。”
詹老师道单手如刀,直插“肖大侠”,“对,就是那位男同学……”
于是“肖大侠”就把刚才上早读时的板书又有模有样地表演了一遍。
按照詹老师的事前安排,应该是詹老师再讲一下关于读书的方法,经验,再联系下老舍先生的文章《谈读书》以及朱光潜先生的文章《谈读书》,发挥一些联想,询问大家有什么读书的心得,这下就该路扉粉墨登场了。
本来路扉也做好了准备,就是念一念已经写好的读书体会。再结合自己读书的实际在这里谈一点“肤浅”的经验。说一说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“泛读、精读和快速阅读”体验和心得。
既不能光在那里寻找华美的词句,和不能单纯地只领略文章的大体脉络,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。
对个别的关键性的章节、词句要深入钻研,同时也必须领会书的大意,也就是主要的观点、立场。从大处着眼,从细微处入手,不拘泥于字句,不淹没于内容。
在读书的时候,还必须联系实际,才能学得深,学得透。读书要广泛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,风土人情,有文史知识,才能把书真正读好。
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除了多读之外,还得多抄,把重点、关键性的词句抄下来,时时翻阅,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,成为自己的东西了。多读多抄,这个“二多”是必须保证的。
要多读书,用功读书,但是还得善于读书。
但在此时,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。
后面听课的专家组有一个人大概听课听出了兴致,“我插一句话,刚才这位同学,诗句板书的很好,字也写的很漂亮,我想问一句,‘历览千载书,时时见遗烈’中‘遗烈’是指什么?”
他顿了顿,“有没有人读过《过秦论》?这个‘遗烈’和《过秦论》中,‘奋六世之余烈’中的‘余烈’有何异同?”
詹老师的脸唰的一下变得煞白。额头上渗出一层细汗。
教室里一片寂静。
“大家可以先仔细考虑一下,然后广泛的讨论,”詹老师扫视教室,眼神忧郁,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!”
“遗烈,就是遗留的精神!”“肖大侠”道。
“这个基本上是对的,”詹老师道,“谁还有不同见解?”
“余烈,也是指代遗留下来的精神。”龙岳举手道。
……
大家各抒己见,莫衷一是。
“那是不是说,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?”詹老师眼光环视,路扉还在那里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体会中。
“路扉同学,谈一下你的看法。”詹老师道,“这两个词到底是不是一个意思呢?”
路扉从詹老师的语气中明了这两个词肯定是有差别的。
“应该不是一个意思,”路扉读过《古文观止》,他读过《过秦论》,“‘余烈’的‘烈’是一个通假字,当功业讲;那个‘遗烈’,我不太确定……”
“知之为知之,这是老老实实的治学态度,”詹老师的脸色恢复了不少,“大家讨论的挺热烈的,但由于时间关系,就不再讨论,现在我来讲一讲。”
“‘余烈’,路扉同学已经给出了答案;陶渊明这里的‘遗烈’,就是‘义烈’,也有通假的意味,就是讲精神的传承……”
教室后面想起了掌声。
“几位专家还有什么要提问的?”詹老师底气不足,但还是这样问了。
那个刚才提问的人摆了摆手,下课的铃声响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