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 柏家

周一航的话顿时吓坏了柏青和一众衙役。

柏青头都是懵的,眼珠子乱转,好一会才发出尖锐的声音,“你们胡说!她怎么可能是公主?”

他抓着身旁的衙役,“他们敢冒充公主,快点去把她们都抓起来啊!”

谁敢随随便便冒充公主!

几个衙役都吓傻了,腿软在了当场。

懿姝皱眉,“让他闭嘴!”

方碧毫不客气地从衙役手里夺了绳子,将人捆住,又撕下他身上的布料塞到了他的口中。

沈晏不多会便走了过来,将手中的账册递给懿姝,“殿下请看。”

懿姝翻开了,“山鸟图十万两,铜造三角香炉七万两,什么东西卖那么贵?”

懿姝又翻开了另外一本,“收瑕疵羊脂白玉白银三两,劣等香妃竹扇三柄共计六两。”

懿姝看得蹙眉,收的价格极低,卖的价格极高,这般诡异,必定有猫腻。

毕竟哪个傻子钱多花几万两买这些东西?

这样的账册?她看向沈晏。

沈晏沉了沉眸,这样的案件除非是武成帝允许,否则是要先交到京兆尹处的。

如果交到那里,等到他们想查的话,只怕线索就全部都断了。

他将视线转向懿姝,正巧两人目光对上,懿姝试探道:“这个案件是否司隶所去查更合适?”

两人想法不约而同,沈晏点头。

懿姝果断吩咐,“周一航,将人带入公主府!”

而正在此时,孙玄昭才急急赶来,“臣孙玄昭参见公主。”

他在路上已经听了经过,顿感头痛万分。

冒犯公主这是死罪,柏青是保不了了,连柏家都难保。

可柏家又非常重要,对方要是顺藤摸瓜查下去,恐怕会牵连更多的人。

所以,他第一时间让人分别传书给了韦相和郭许,然后才慌忙赶到现场。

来时,刚好听到了这句,忙道:“公主,请将此事交于微臣来审理。”

懿姝挑眉冷笑,“交于你?你那手下的衙役连询问都不曾,就想将本宫捆了押到大牢里去。看样子,你们京兆尹同柏家关系甚好啊!”

孙玄昭道:“绝非如此,是臣管束不利,待臣回去必定好好调查。”

懿姝说道:“你能纵容手下官员如此横行,失责这个罪你是逃不掉的,明天本宫必参你一本,这事你也不用插手了!”

孙玄昭立刻道:“殿下要参臣,臣无法辩驳,可公主将人带走,也不合规矩。”

懿姝冷哼,“冒犯公主,该交到宗正寺,可本宫现在怀疑,他官商勾结,而你就有嫌疑。待明日早朝之时,本宫禀告陛下,再做决断。”

孙玄昭脸色难看,见一旁冷脸立着的大理寺少卿,咬牙说道:“沈少卿,公主并无扣押疑犯的权利,你不劝阻吗?”

沈晏漫然道,“公主没有,可司隶有。至于这案件是交于宗正寺、京兆尹还是司隶处,陛下自有决断。”

孙玄昭脸色铁青,无话可驳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懿姝将柏青以及几个衙役、证物都带走。

无功而返的孙玄昭想了想,便去了郭许处。

郭许担任左中郎将一职,负责太后昭阳宫的巡防,这差事是个闲差。可对外,他却暗中掌控着京都的地下势力——血鼎门。

柏家只是明面上的管理者。

郭许有些焦躁,他马上就要被外放到沛阳做郡守了,这可是个肥差,他绝不允许在关键时刻出任何差错。

“怎么会这么巧柏青就惹上了舞阳公主,这是巧合还是公主他们有意做局?”

孙玄昭:“说不准,公主今日去了柏青对面的铺子里,可事却是柏青主动挑的。”

郭许疑道:“对面的铺子,是做什么的?”

“是公主名下的产业,还没有开张,做什么的也还没打听出来。”

郭许沉了沉眸,“柏家同我们之间的牵扯太多!如果公主要查,恐怕会牵连到我们。”

郭许点头,“我也是这个意思。”

孙玄昭:“柏家不能留,可这事得韦相做决定,郭兄随我去趟卫国公府吧?”

“好!”郭许没有拒绝,如果查柏家,他也会被牵扯其中的。

而这边,懿姝同沈晏已经回了公主府。

沈晏并没有着急去审柏青,而是同懿姝说了他的担忧。

“殿下,我猜测今晚韦家或者郭许会对柏家动手。”

懿姝疑道:“柏家家族不小,这里又是京都,他们敢动手?”

沈晏说道:“又不是灭门,只要能灭掉手握他们证据的关键人就行了。”

沈晏将账册拿了出来,“殿下是不是看不懂这账册?”

懿姝点头。

沈晏道:“这是朝堂官员贪污的一个手段而已,那个玉佩之所以报价五万,卖的不是玉佩,而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。”

“买的人是谁,收钱的又是谁,我想连这个柏青都不会知道。”

“知道的只有他们的家主。”

懿姝皱眉:“那要不要现在去提审他们,或者去保护?”

沈晏失笑,“殿下以为韦家会派人刺杀?”

懿姝确实是这么想的。

沈晏说:“他们惹了舞阳公主,陛下又想对付韦家,定然会让柏家灭门。可我们知道、韦家知道、柏家却不知道。”

“所以,韦家会以保全柏家为饵,令他们家主自戕,兵不血刃。”

“没有了证据,柏家被抄,韦家他们虽然会损失一笔,但是只要血鼎门不消失,很快他们就会扶持第二个柏家。”

“早朝先请旨,抄了柏家!”

……

第二日,朝堂上山雨欲来。

武成帝的动作极快,昨日在朝堂上参懿姝的人,今日就得了不同程度的惩罚。

多数是罚俸,冒头的几位都被降了职。

这次的处罚不重,只是几个不轻不重的位置换上了武成帝的人,可这对韦家来说,已经产生了危机感。

特别是在大理寺卿柳弘将高昌的结案书呈上之后。

敏锐的人开始发现,柳弘审案的风格变了!